2025-06-27 10:13:44
标准实施
在2024年12月31日,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主导制定的团体标准T/LYCY 3075—2024《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化技术规范》正式实施。天立泰科技作为该标准的核心参编单位之一,凭借其在710公海线路检测与生态监测领域的技术沉淀和实践经验,深度参与了标准的编制工作。此举为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化技术体系注入了创新动力,也推动着生态保护数字化进程迈向新的阶段。
标准内容
标准文件规定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化技术规范中总体架构、不涉及遗传多样性的监测指标体系、仅限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方式,以及数据传输、存储、分析、应用、运维与安全体系等内容,适用于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化建设、实施和运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与要求。
标准文件的监测指标涵盖以下内容:动物种类、数量、分布区域、生活习性及其栖息环境状况;影响动物生存的主要因素;全国或全省范围内重点保护、特有、珍稀及濒危动物物种名录,对应物种数量统计及分布面积范围;目的物种的数量统计及分布情况。
标准文件规定的物联网感知设备要求包含卫星遥感、无人机航拍、地面监测设备三类。卫星遥感监测传感器涵盖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,植被监测需符合QX/T188规定;无人机航拍传感器含可见光、多光谱、热红外成像相机,并对分辨率、帧率、光谱范围等性能设限;地面监测设备中,野生动物监测摄像头、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、野生动物红外相机、多光谱植被监测仪、野生动物声音监测设备等,分别从像素、变焦倍数、感应距离、光谱通道、频率响应等多方面明确了具体技术参数与功能要求 。
应用实践
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征程中,天立泰科技始终勇立潮头,以创新的信息技术为这一伟大事业注入强劲动力。多年来,公司深耕自然保护地信息化领域,在多个国家公园、国家级保护区以及国际重要湿地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实践。
“空天地” 立体监测:针对偏远保护区监测难题,天立泰构建 “空天地” 感知体系。卫星遥感俯瞰生态动态,地面部署土壤湿度、气象等传感器采集数据,高清及红外相机捕捉动植物活动。在祁连山国家公园,1000余台野保相机精准追踪珍稀物种,实现全域全时监测。
多网融合深挖数据价值:通过融合卫星、移动及无线传感网络,天立泰保障数据高效传输至生态智脑中台。借助大数据与 AI 技术,自动识别野生动物图像,精准分析其活动轨迹、数量等信息,大幅提升监测效能。
多场景智能赋能:在国家公园,自然保护区领域天立泰搭建大数据平台,助力资源监管、巡护规划与科研分析;于国际重要湿地,湿地智慧监管平台整合水文、植被等数据,为生态保护决策提供科学支撑。
未来展望
作为生态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型企业,天立泰科技始终以“科技守护绿水青山”为使命,累计服务全国近20余份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感知网络。此次参编行业标准,标志着公司从“技术应用者”向“规则制定者”的跨越,进一步巩固了在智慧生态领域的科技引领。
未来,公司将持续创新,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在自然保护地的应用边界,为守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宝库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。